从业资格考试信息汇总
随手掌握最新考试动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
知识点一:法律体系、法制体系和法治体系
法律体系: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制体系:指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
法治体系:指一国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有机统一的法治运转机制。
法律体系、法制体系是相对静止的概念,而法治体系是个动态的概念。法律是指载有法律规范的书面文件,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则是指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
三者的区别具体体现在:
1、内容不同。法律体系、法制体系中的“法”包括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也包括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但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是其最大最主要的部分;法治体系的“法”主要是指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也就是说,法治的“法”主要是指约束权力运行的法。
2、地位不同。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的建设是基础,法治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为前提。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是为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服务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知识点二: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知识点一、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地位、组织和活动原则等重大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知识点二、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主要包括关于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基本原则,行政机关活动的方式、方法、程序,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范。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知识点三、民商法
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是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
知识点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国家在实现经济管理职能中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点五、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指调整和规范劳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关系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知识点六、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通常分为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知识点七、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法律部门之一。
知识点八、诉讼程序法
诉讼程序法是指调整关于有关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民商法和经济法
知识点一、民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①调整范围不同。有重合,但有区别。经济法调整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民法调整以交换为中心所发生的财产关系。在调整一定范围横向经济关系方面二者重合。
②主体构成不同。民法中的主体分自然人与法人两类,经济法主体体系包括法人以及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和内部组织。
③主旨思想不同。民法是“个体权利本位”,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
④调整手段不完全相同。民法主要采取民事手段,经济法除了采取民事手段,还运用行政手段、刑事手段,实行综合调整。
知识点二、商法和民法、经济法的区别
商业行为大都具有营利的目的,普通消费者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事行为,不属商法调整。 商法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导性原则,经济法则强调国家意志和政府职能的介入,并以国家政策为主导。
关注微信获取第一手资讯资料